来源:北京青年报
原标题:北京今年计划新增造林绿化1.5万亩
新建22处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 针对居住区大树遮光扫窗等问题适时开展治理
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(2日)从2023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上获悉,今年,全市计划完成生态修复12万亩,新增造林绿化1.5万亩、城市绿地200公顷。据了解,今年本市将新建22处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、10处郊野公园以及5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。同时,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,通过拆除公园围栏等方式,在全市建设20处“无界公园”。本市今年还将改造3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,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需求。
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、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剑平介绍,去年,全市新增造林绿化15.3万亩、城市绿地200公顷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.8%。2023年,本市将继续完成生态修复12万亩,新增造林绿化1.5万亩、城市绿地200公顷。
据了解,今年本市将新建22处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,如海淀区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周边绿化工程、丰台区丽泽商务区城市运动休闲公园(二期)、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(二期)、顺义区顺和公园等。这22处公园主要分布在海淀、东城、朝阳、通州等12个区,其中海淀区最多,达到了7个。
此外,利用废弃地、边角地,本市今年将新建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,使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9%。在朝阳区平房乡、回龙观和天通苑、未来科学城等区域,本市将建设10处郊野公园。在山区,实施森林经营70万亩,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,建设各类林分经营示范区30处,补植栎树100万株(穴)。
公园环境将变得更加舒适友好。今年,全市将建设20条林荫路和3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,完善郊野公园配套设施,重点对20个“一道绿隔”地区郊野公园提升生态质量和服务水平,打造林荫园路、便民停车场,科学设立自然体验活动区、城市观鸟地、露营区等场所。新增绿道50公里、建设森林步道100公里,立交桥垂直绿化示范20处。
今年,本市还将以难点问题治理为突破口,不断提升绿地养护管理质量。据了解,本市将开展居住区绿化问题专项治理行动。动员属地企业和绿化队积极参与市、区园林绿化专业应急队伍,针对市民关注度较集中的居住区大树遮光扫窗、危险树木清理、病虫害扰民等热点问题,适时开展专项治理,做到主动服务、未诉先办;针对无物业管理或物业绿化管理不到位的居住区,采取属地政府兜底,引入专业化、片区化、市场化管理模式等方式,确保居住区绿地养护管理水平不低于二级标准。
预计到今年年底,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.9%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.35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.66平方米,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20万吨。
亮点
全市今年打造20处“无界公园”
2023年,本市将通过拆除公园围栏、推进绿道等方式,在全市打造20处“无界公园”,力争覆盖16区,推动公园和城市融合,让市民享受更加便利的绿色空间。
去年,朝阳区率先试点建设“无界公园”,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、庆丰公园等43个公园实现开放管理,给很多市民带来了惊喜和便利。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庆丰公园都是带状滨水公园,公园门区相隔较远,游客从一个门区到另一个门区步行时间较长,公园的畅通性被围墙阻隔。
公园根据实际情况,多次征求周边百姓意见,进行公园开放的设计,拆除围栏及大门,提升门区景观,改造公园沿街绿地,形成城市绿道和公园步道的系统连通,实现公园景观和街道景观的立体融合,以及生态景观的视廊贯通。围栏打开之后,“水”和“绿”都能与城市更好地融合。其中,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拆除公园围栏及大门,在公园门区设计了艺术景观、植物组团、花箱等多种入口形式,并在公园沿街绿地营造了松花长垣图卷、盆景式精细植物组团、中式景墙花窗等沿街景观节点,开辟出了叶脉廊架、悦享小筑、绕树廊架等可供百姓休息、阅读、交流的休闲空间。而庆丰公园则拆除了北侧靠近通惠河桥栏杆处的围栏与原LOGO墙,设置叠层种植池,装饰京畿秦淮景观柱,结合绿岛、小品提升门区景观文化内涵。
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处处长彭强介绍,2023年,全市将建设改造不少于20处“无界公园”,力争覆盖16区。“打造无界公园,既是公园管理理念的创新,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。”彭强说,公园开放后,必然面临着管理难题,“我们将加大文明游园宣传力度,同时总结推广朝阳等区的经验,邀请志愿者、属地居民等参与共建共管。”据介绍,公园开放也不是一刀切,而是要因地制宜,文保单位、高速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。另据了解,去年,本市还推动公园内部围栏的拆除工作,对妨碍游览路线、与周边环境不协调、影响动物迁徙的7.94万延米围栏进行了拆除。